2017-10-10 14:24:27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未知
*資料包涵蓋但不限于以上內(nèi)容
保存小程序碼至
手機進行掃碼
申論大作文的閱卷標準,有很重要的一條叫做邏輯嚴密。對于華圖的同學而言,經(jīng)過幾天的訓練,寫出一篇文章已經(jīng)不是什么難事,難就難在寫出來是三類文還是二類文。區(qū)分三類文與二類文,一個關鍵的指標就是有沒有邏輯。
2016年國考作文“不學禮、無以立”,有同學是這么寫的:
論語有言: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一個人不學禮,不懂禮貌,不講禮儀,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古代商朝和隋朝都在國家機構中設置了對外接待的官員,主管外交禮儀,可見禮儀的重要性。
這段話想要說明的是“不學禮、無以立”這個觀點。前面解釋了什么叫“不學禮、無以立”,后面用古代禮儀機構的事例來證明這個觀點。古代禮儀機構這個事例還是很有水平的,能夠看出作者在歷史方面的知識積淀,但用來證明“不學禮、無以立”這個觀點卻有失偏頗。古代禮儀機構是主管禮儀的,不是學習禮儀的,只能說明禮儀的重要性,而不能說明學習禮儀的重要性;古代禮儀機構主管的是國家的禮儀活動,而“不學禮、無以立”更多地是指個人的禮儀素養(yǎng),有偷換概念之嫌。由此可見,一個高逼格的論據(jù)用錯了地方,立馬變成一個很Low的論證。
假設關系具有很強的邏輯說服力,我們在論證時不妨試試用“如果……就……”、“只要……就……”、“只有……才……”等假設關聯(lián)詞,增強文章的邏輯性。
同樣以“不學禮、無以立”這篇作文為例,我們可以這么寫:
論語有言: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一個人不學禮,不懂禮貌,不講禮儀,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如果我們不學禮、不懂禮貌,首先傷害的可能是別人,最終傷害的卻會是自己。前陣子一對中國夫婦帶著6歲的兒子前往美國洛杉磯度假,在飛機上,小孩不停地騷擾鄰座的小哥,父母不僅沒有嚴加管束,反而對小哥大打出手。結果在飛機降落之后,這一家三口被FBI執(zhí)法人員帶走,并于次日凌晨遣返。只有大人知禮守禮,才能教育出知禮守禮的孩子,才能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和尊重。
使用假設關聯(lián)詞時,“如果”、“只要”、“只有”、后面跟的是假設條件,假設條件可以與論點相同(比如上例中的“不學禮”),也可以與論點相反(比如上例中的“知禮守禮”)。“就”、“才”后面跟的是假設結果,假設結果可以是正面的(比如上例中的“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和尊重”),也可以是負面的(比如上例中的“傷害別人”、“傷害自己”),但是一定要跟假設條件相配合,否則就會鬧出邏輯笑話了。
↓↓↓↓2022年省公務員考試筆試產(chǎn)品推薦↓↓↓↓ | |||
2022省考 成績查詢 |
2022省考 面試禮包 |
2022省考 面試峰會 |
2022面試 分數(shù)線 |
相關內(nèi)容推薦:
貼心微信客服
貼心微博客服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