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省部級)真題標準化解析

給定材料:

材料1:

2013 年10月10日為第22個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約有4.5億精神健康障礙者,其中大多數(shù)生活在發(fā)展中國家。某心理研究所 的研究報告表明,我國城市勞動力人口中亞健康人群的比例呈現(xiàn)增長趨勢,其中城市無業(yè)人員的心理亞健康問題尤為突出。

該心理研究所的Z博士說:“人的內心不穩(wěn)定、不平衡會造成個人負荷加重,并累及社會適應能力,無形中拖累了社會發(fā)展的步伐?!蹦成鐣W家也指出,社會的浮躁與焦慮,不僅易引發(fā)有害的聚合行為,且可能因之導致社會的某種斷裂,影響經濟社會的健康發(fā)展。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多發(fā),競爭壓力加大,工作節(jié)奏加速,使得部分國民心理疾患所引發(fā)的社會問題開始凸顯。

心 理問題涉及面廣泛,從發(fā)育的兒童、成長的青年,到空巢老人;從校園內的大學生、工棚里的農民工,到政府官員、企業(yè)精英,各階層的人都可能面臨各式各樣心理 問題的困擾,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危害絕不亞于心腦血管、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惡性腫瘤等。有統(tǒng)計顯示,每年約有160萬人因心理問題導致行為失常,甚至 構成犯罪,給社會造成很大危害。

有觀察家指出,破解這一問題,政府應承擔營造“大環(huán)境”的責任。改革開放30余年,在舉世矚目的經濟高速增長背 后,我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必須妥善解決心態(tài)失衡等社會問題,讓民眾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過“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社會學研究員Y認為“制定政策時,政府還應 充分考慮政策的科學性、連續(xù)性和社會影響,減少因政策的不連續(xù)性等因素導致民眾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減少對個體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戰(zhàn)”,“尤其是對于城市邊緣 人群和農村貧困人群,提高他們的積極情感、幫助其消解負面情緒,對于緩解社會沖突、減少人際間的矛盾與仇視,促進家庭和睦、社會穩(wěn)定,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 用”。

材料2:

某網(wǎng)站發(fā)表文章指出,目前社會問題日漸增多,造成社會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應的表現(xiàn)形式。

一 項針對100萬在職人員工作現(xiàn)狀的網(wǎng)絡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壓力較大,產生職業(yè)倦怠。尤其在警務、醫(yī)護人員、高層管理者等職業(yè)群體 中,70%~80%的人都感到壓力大,表現(xiàn)為失眠,記憶力衰退,容易緊張、焦慮和抑郁。許多人感到調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為模式越來越困難,心理放 松、宣泄郁悶的機會和渠道越來越少。

由于當前各種體制機構還不夠完善,人們在資源占用、機會獲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現(xiàn)事實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 往在比較中產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現(xiàn)代社會信息化程度高,各種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傳播給公眾,造成了更多的心理失衡。這種情緒積累時間過長,勢必 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和社會矛盾。

在社會轉型期,傳統(tǒng)的價值觀、就業(yè)模式、保障體系等,正在發(fā)生急劇變化,人們對未來缺乏安全預期、對未知充滿擔憂恐懼、對變化心理準備不足、對多元化心理認同不夠,易產生焦慮、恐懼、迷茫心理,出現(xiàn)信任和誠信危機。

一 項對“白領階層”的社會調查顯示,在被調查者中,認為與過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數(shù)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樂正消然離一些人遠去,焦慮已漸漸占 據(jù)某些現(xiàn)代人的心理。有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占農民工整體的47%,他們因為收入較低,難以承受較高的生活消費,融入城市生活困難重重,更容易滋生 心理問題。同時,人口流動范圍加大,生活環(huán)境變化加快以及各種自然災害頻發(fā),都會使人們增加社會陌生感,帶來歸屬感的降低,進而導致孤獨感、無助感。特別 在一些發(fā)展較快的城市,生活著一些被高就業(yè)門檻和高生活成本邊緣化的“社會隔離”人群,或稱心理“無根”人群,這種現(xiàn)象得不到消解,易使一些負面情緒蔓 延,甚至危及社會秩序和安全。

某些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恥感”而不及時就醫(yī),延誤了診治。而患者的親友和同事也沒有及時表現(xiàn)出該有的同情,社會對心理疾病還存有偏見和歧視。精神疾病康復者不能順利回歸社會大家庭,則又成為導致心理精神疾病復發(fā)率增高的一個誘因。

材料3:

為了全面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S大學舉辦了以“迎校慶、健心靈、獻愛心、促成長”為主題的第六屆心理健康節(jié)活動。

2013 年4月26日下午,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J到校作了題為“中國曲藝的魅力”的講座,講座現(xiàn)場氣氛異?;鸨苋菁{300人的音樂廳座無虛席,很多學生一直站 著聽完整場講座,J說學逗唱,惟妙惟肖的表情和幽默的言語讓全場師生捧腹大笑,充分領略了相聲的藝術魅力。4月28日晚,第四屆校園相聲大賽如期舉行,共 吸引了一千多名師生參加。有同學以充滿詩意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感受;“相聲通向笑聲,笑聲連接大家的心聲。笑幫人渲泄喜怒哀樂的情懷,笑伴人應對酸甜苦辣 的人生!順利時會笑,困難時能笑,失敗時敢笑,我們笑著同昨天告別,又笑著迎接新的黎明!”

S大學是較早創(chuàng)辦心理運動會的單位之一。5月12日下 午,第五屆心理運動會拉開帷幕,活動精彩紛呈,創(chuàng)意無限?!奥祜w舞”項目要求參賽選手中女生蒙住眼睛拋毽子,而男生站在女生身后5米的圓圈內用簍子接毽 子。規(guī)則看似簡單,卻需要女生恰到好處的拋毽力度和男生辨識毽子飛行方向的全神貫注。漫天飛舞的彩毽和同學們的歡笑聲飄揚在操場上空,其樂融融。“心靈感 應”環(huán)節(jié)要求參賽者一人蒙住眼睛,背著另一位同學,在他的指引下繞過障礙。背者失去方向、小心探索道路的迷茫,被背同學的指點迷津、化險為夷的喜悅,使得 比賽充滿刺激和快樂,全場氣氛漸入高潮?!褒R心協(xié)力” “鐵人三項” “背對背擁抱”的比賽模式也都突破常規(guī),不僅強調個人的體能展現(xiàn),更考驗團隊的默契配合。參與的同學活力四射,樂在其中,觀戰(zhàn)的同學吶喊助威,激情澎湃, 讓整場活動都洋溢著喜悅和樂趣。

舉辦講座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tǒng)方式,深受師生歡迎。組委會針對輔導員、心理保健員、普通學生等不同群體組織了若干場精彩講座。

5月21日下午,學校黨委副書記帶著各院系輔導員聽取S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D教授作《如何應對心理壓力》的講座。D教授是國家首批注冊心理督導師,她的精彩講解有助于輔導員們應對職場與生活壓力,享受健康人生。

4月28日下午,S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W老師為全校各班班長、心理保健員作了一場題為《常見的心理問題》的講座;5月7日晚,W老師又作了一場《與大學生談人生規(guī)劃》的講座。師生們表示要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學習、工作、生活中,調節(jié)自我,服務大家。

健康節(jié)籌備期間,四川雅安發(fā)生7級地震,給當?shù)厝嗣袢罕娚敭a造成了重大損失,深深牽動著師生的心。健康節(jié)組委會迅速把給災區(qū)募捐的愛心奉獻活動也列為心理健康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試圖使學生們在募捐活動中體認到愛心與向善是心理健康的真正底蘊。

4月23日,幾位學生連夜制作了募捐箱和祈福授帶,發(fā)起“天佑雅安、心系災民”捐資賑災活動。在“生者堅強、逝者安息、祈福雅安、重建家園”的條幅上,同學們寫下了真摯的祝福,并將所籌善款匯往災區(qū)。

一衣一物皆心意,一元一分總關情。有同學說,我們的心連在一起,就是一座愛的堤壩:我們的手牽在一起,就是一座情的長城。

材料4:

時期來臨,日益升溫的“報班熱”讓孩子們本該無憂無慮的假期變得緊張而忙碌。不少家長“跟風”,給孩子報了特長班、興趣班、課外輔導班等等。

熒屏上的相親交友類節(jié)目大戰(zhàn)愈演愈烈,多家衛(wèi)視相繼播出相親或者交友類節(jié)目,一輪“相親熱”席卷熒屏。

近年來,媒體選秀節(jié)目從未冷卻。從“超級女聲”“快樂男生”到各行各業(yè)、各種角色紛紛“選秀”,“選秀熱”進入了全面開花階段。

一股“全民養(yǎng)生”的熱潮炙浪逼人。五花八門的養(yǎng)生學說見諸各種媒體,名目繁多的養(yǎng)生書籍充斥圖書市場。養(yǎng)生,已成為人們時下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并以一股強大的磁力影響著百姓的日常生活。

此外還有集資熱、股票基金熱、買房熱、文憑熱等,常常是一風未止一風又起。

據(jù)某網(wǎng)站問卷調查顯示:七成以上的受調查者認為時下跟風程度“非常嚴重”,表明隨大流、跟風已成為一種普遍心態(tài),跟風現(xiàn)象有愈演愈烈之勢。專家認為,跟風現(xiàn)象折射了社會轉型期的浮躁心態(tài),在一定程序上構成了社會群體心理“亞健康”的表征。

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如果說跟風來自于人們對各類專家的依賴,那么,不難想想,這種“依賴”恰好凸顯了當前人們的一種“預先失敗”的窘況。文章中引用了英國學者吉登斯在《現(xiàn)代性與自我認同》一書中的相關闡述,試圖把現(xiàn)代人所面臨擬理問題的討論引向深入。

吉 登斯指出:“在晚期現(xiàn)代性的背景下,個人的無意義感,即那種覺得生活沒有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感受,成為根本性的心理問題?!痹诩撬箍磥?,現(xiàn)代社會中任 何個人的行為都必須參照一種專家系統(tǒng)才可以實現(xiàn)。換言之,人們越來越相信現(xiàn)代社會的專家指導系統(tǒng),在做任何活動之前,總要去參考各種各樣的指導意見,并找 到行為的依據(jù),離開了這個專家系統(tǒng),個人將迷失在社會當中,一事無成。

比如,我們去買衣服。表面看起來,這是一個純粹的個人行為。買什么衣服, 選什么品牌,完全由個人的愛好所決定。但是,在今天,任何購買行為,都已經深深地和各種各樣的廣告連接在了一起。廣告,無形中就成為了現(xiàn)代人生活中重要的 “指導系統(tǒng)”。事實上,廣告無意于擔當這個功能,但是在紛繁復雜的商品世界中,它確實為現(xiàn)代人提供辨別和追尋自己需要的物品的中介——從這個意義上說,廣 告也成為現(xiàn)代人自我辨認的一種曲折的形式。

這無疑會對人們自主選擇能力帶來巨大的沖擊。在任何屬于個人的行為當中,都隱藏著一個他人的選擇、他人的要求、他人的想象。因此,它會使相當一部分人成為脫離了龐大的文化系統(tǒng)而難以生存的族群。

隱藏在這種生存的想象性對抗背后的,則是人們期待權威的心態(tài)。當人們無法獲得真實世界的全部信息,就只能想象性地獲得這種信息——這就有了對于大眾文化媒介的依賴。追風現(xiàn)象之所以在今天以如此空前規(guī)模的形式盛行,也正是這種媒介依賴的結果。

斯 圖亞特霍爾曾這樣描述現(xiàn)代社會:大眾傳媒通過生成知識和影像,給大眾提供一個認識外部世界的通道。社會的高度發(fā)展、信息豐富蕪雜以及生活形態(tài)多樣變遷的 同時,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變得破碎、凌亂和神秘。而大眾傳媒恰好掩蓋了這種破碎、凌亂和神秘。大眾傳媒總是向我們呈現(xiàn)出世界的完整面貌,讓我們覺得生活在 一個充滿了廣告畫面一樣溫暖的世界之中。

就人們的日常生活而言,大眾媒介承擔了一個“專家指導系統(tǒng)”的角色。一時間,所謂的養(yǎng)生專家“走紅”各家 電視臺;隔夜水可以還陽養(yǎng)腎、活吃泥鰍可以治病……幾乎最時髦的養(yǎng)生術,都是以對科學主義的文化體系進行顛覆甚至戲弄為前提的。這種反科學主義的沖動背 后,則是人們對“媒介”的過度依賴。公眾的生活知識,總是通過大眾媒介獲得,于是許多人也就把大眾媒介專家作為自己生活方向的指路人。

材料5:

某網(wǎng)站展開一場關于“跟風”現(xiàn)象的討論,引起了網(wǎng)民的熱議。有熱心網(wǎng)民對數(shù)量龐大的跟貼中的“精華”整理如下:

甲:我就上過所謂養(yǎng)生專家的當,對各種各樣“養(yǎng)生經”深信不疑。有一次掛了一個養(yǎng)生專家的門診,僅掛號費一次就花了我2000元,結果,從書店里買到的最普通的養(yǎng)生圖書中一查,原來專家給我的建議全是從里抄的。

乙: 我也買了不少養(yǎng)生書籍,有一本圖書的廣告特別吸引人:“一本可能讓您多活幾十年的書!一本可能讓您少花幾十萬的書!”這兩句廣告語真的是說到了中老年人的 心坎上。被看病難、看病貴所困擾的中老年人覺得,如果買一本30多元的書就能達到永葆健康的目的,誰不會買一本?看到鄰居買、同事買、親戚朋友也買,出于 從眾心理,自己也唯恐“落伍”。大家都這樣做,自己也這樣做,這樣不會感覺到輿論壓力。

丙: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給國人創(chuàng)造了各種各樣的機會,但同 時也催生了從未有過的競爭與生存壓力,追逐名利的人們越來越失去了耐心,追切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再加上一些媒體不負責任地炒作和推崇各種“快 餐式成功”和“速食式成名”的“典范”,人們越來越不能容忍清貧和默默無聞,越來越不愿用勤勤懇懇的勞動來獲得成功的和榮譽,而是不切實際地去跟風,去 拼、去賭,這種從眾潮流正把社會推向前所未有的浮躁之中。

?。好癖娖鋵嵱袝r候就那么點樂趣,只要不違反原則,跟就跟唄,沒必要太在意。我認為不要一味地反對或禁止,關鍵是要正確引導,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

戊: 跟風是一種拙劣的模仿,所以結果必然是平庸的跟隨、盲目的復制與可怕的同化,這是缺乏理性、喪失文化個性的行為,無論對于社會還是個人,后果都是十分嚴重 的。從國家的角度說,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們要建設獨立自主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既是民族自強之路,也是建設世界健康的文化生態(tài)的召呼。所以,有著 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理應創(chuàng)造自己的文化。而如保保持中華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增強文化自信,進而在世界文化大舞臺上展示有個性的民族文化,使中華文化得到創(chuàng)造 性的發(fā)展,則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己:一個經常從眾跟風的人,必然缺少獨立的思考,創(chuàng)造力也會隨之降低,新方法和好創(chuàng)意會被同質化,逐漸變 得平庸。一個人如果喪失了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一味地隨大流,就會造成千人一面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學家早就指出:在個人價值和社會選擇上,我們每一個都擁有一個坐 標。在某種意義上說,每一個人都獨特地屬于“自己”,而不是別人。在紛紜復雜的現(xiàn)代社會,如何沉下心來,真正堅守自己。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挑 戰(zhàn)。

庚: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加強民族文化自信心,尤其是要注意從中華文化的燦爛歷史中去找尋民族文化的根基。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歷經滄桑,內憂外 患,但這條文化的血脈卻一直沒有斷,貫通到今天,并日趨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這足以說明我們民族的偉大,說明了我們民族文化強大的生命力。今天,面對全球文化 的沖突與融合,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份文化遺產,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克服盲從與自卑心態(tài),重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展示中華文化的個性風采。

辛:“風” 也有益害之分,“辨風”的目的在于“選風”。譬如,“全民讀書活動”這種風氣,既陶冶民眾情操,又涵養(yǎng)民族精神,就應該積極追隨,“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 云?!睂τ诒Wo環(huán)境、和諧自然的“清風”,也應該追風趕潮,盡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一句慶,當追的風要追,不當追的風,那是萬萬追不得的。

壬:全社 會應積極倡導公民的個性發(fā)展,鼓勵創(chuàng)新精神。在當代生活中,現(xiàn)代化推崇“標準化”的操作模式,世俗化的思想潮流如享樂至尊、娛樂至上等等,常常在不知不覺 之中,以同一種模式對我們進行打造,尤其是追隨著商業(yè)化的全面推進、社會交流的日益頻繁以及信息化的強力滲透,跟風更加有可能束縛思維、抑制個性發(fā)展、扼 殺創(chuàng)造力,從而使我們在生活方式、文明習慣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個體是構成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人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抵得住誘 惑,守得住人生的寶貴價值。

癸:如果這樣一種跟風隨流的生活成為我們人生的全部,在人生終點,歲月大幕即將落下之時,我們會不會深深地為自己的平庸感到遺憾,甚至有難以言表的恥辱之感?因為,我們一直活在別人創(chuàng)造的所謂的“跟風文化”之中,我們從沒創(chuàng)造出打上個性烙印的成果。

材料6:

當今社會,競爭白熱化,每日高速度、快節(jié)奏奔波勞碌成為城市工作、生活的主旋律。超時、超負荷工作嚴重地損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國 內一項調查顯示,84%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加急時代”,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是普遍現(xiàn)象。英國有位時間管理專家說:“我們正處于一個把健康賣 給時間和壓力的時代。忙,特別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帶來的傷害,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那種不眠不休的工作,是一種自殺式的生活?!?/p>

上世紀80年代末 期,意大利人首先倡導“慢生活”方式,他們希望放慢生活節(jié)奏,主張“慢餐飲”“慢旅游”“慢運動”等等。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一種意境, 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專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慢生活”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富”的充實、“窮”的快樂的 生活狀態(tài),“工作再忙心不亂,生活再苦心不累”。

在我國,也有心理健康專家適時提出了“慢生活”這一理念。專家指出,在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今天, 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思考:什么是人生的真諦?物欲催促著生命的腳步,時光分分秒秒日復一日地流走。人生在金錢方面看似相對豐富了;而在另一方面,卻是生活質 量下降,影響到身心健康。專家認為,生活要歸于簡單,工作要抓住重點,在職場忙得焦頭爛額、筋疲力盡的人士,不妨梳理梳理心情,讓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

金庸先生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么事兒都是徐徐緩緩,最后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yǎng)天年?!憋w人劉翔生活中也有慢的時候。他說:“我吃飯比較慢,我也喜歡洗澡的時候慢一點,因為我喜歡慢節(jié)奏的生活?!?/p>

慢 生活的提出,是對國人生活質量和生存狀態(tài)的一種反思,放慢生活節(jié)奏是一種技巧,同時也是健康、積極、自信的生活態(tài)度。“慢生活”沒有固定模式,可以從身邊 的一點一滴做起,從慢一點吃飯開始,到漫步、慢運動等等。有專家因此提倡“節(jié)奏慢下來,效率提上去,心態(tài)平下來,健康升上去?!?/p>

我們或許應該叫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第1題

“給定資料2”揭示了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10分)

要求:全面準確,分條歸納。不超過150字。

參考答案

1.工作壓力大,產生社會心態(tài)焦慮和抑郁,幸福指數(shù)下降;
2.體制機制不夠完善,事實上的不公平,容易引發(fā)心理失衡、社會矛盾;
3.缺乏安全預期、對未知充滿擔憂、對變化心理準備不足、對多元心理認同不夠,出現(xiàn)信任危機;
4.社會陌生感,產生孤獨自卑感,出現(xiàn)“社會隔離”人群心理失根;
5.因存在羞恥感,社會對心理疾病存在偏見和歧視。

第2題

談談“預先失敗”這一概念在“給定資料4”中的含義。(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個人無意義感,生活沒有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感受,對于生活沒有信仰,很多反科學的追風現(xiàn)象由此而生。這會影響人們的自主選擇能力,所以人們依賴專家指導系統(tǒng),大眾媒介就是專家指導系統(tǒng),因為這些系統(tǒng)掩蓋了破碎、凌亂和神秘,把世界完整的面貌通過廣告讓人們生活在溫暖中。

第3題

“給定資料3”介紹了S大學舉辦心理健康節(jié)活動的情況,假如你是該省教育廳的一名工作人員,全程觀摩了這次活動,校方請你在這次話動的總結會上發(fā)言,請草擬一個簡短的發(fā)言稿。(20分)

要求:(1)內容具體,符合實際; (2)目的明確,切合主題; (3)語言生動,有感染力; (4)不超過500字。

參考答案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很高興全程觀摩了這次心理健康節(jié)活動。這次活動可以用概括為“新”“奇”“變”“真”,對全面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活動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于相聲表演、心理運動會、講座等多種形式,突破了傳統(tǒng)教育形式的觀念,讓全面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更“新”。 心理運動會是這次心理健康節(jié)活動的亮點。“漫天飛舞”“齊心協(xié)力”“鐵人三項”“背對背擁抱”等項目,不僅強調個人體能展現(xiàn),更考驗團隊默契配合,讓“玩”更“奇”。 舉辦講座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tǒng)方式。講座《如何應對心理壓力》《常見的心理問題》《與大學生談人生規(guī)劃》服務不同群體,因材施教,內容多樣,在傳統(tǒng)中求“變”,讓學更“活”。 四川雅安地震牽動億萬人民的心,健康節(jié)組委會組織同學們?yōu)闉膮^(qū)人民獻愛心,使同學們在募捐活動中體認到愛心與向善是心理健康的真正底蘊,讓健康心理存“真”。 創(chuàng)“新”、出“奇”、求“變”、存“真”的心理健康節(jié)活動是大學生心靈之花的甘露,滋潤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希望大家能繼續(xù)開拓教育思路、 豐富教育形式、尋求內容變化、把握教育真諦,讓甘露更甜。

第4題

某地方報紙根據(jù)“給定資料4”和“給定資料5”的內容做了一版關于“跟風”的專欄,請你以“告別跟風,走向成熟”為題,為這個專欄寫一篇短評。(20分)

要求:(1)觀點明確,簡明深刻; (2)扣緊材料,重點突出; (3)語言流暢,有邏輯性; (4)不超過500字。

參考答案

告別跟風 走向成熟

表現(xiàn):報班熱、相親熱、選秀熱、“全民養(yǎng)生”的熱潮、集資熱、買房熱等

危害:1、容易上當受騙2、輿論壓力;3、缺乏理性、喪失文化個性的行為;4、缺少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力隨之下降,創(chuàng)意會被同質化,逐漸變得平庸;5、產生平庸、恥辱之感。   

原因:1、社會轉型期社會心態(tài)浮躁,社會群體心理“亞健康”2、人們的自主選擇能力受到沖擊;3、缺乏創(chuàng)造力   對策:1、關鍵是正確引導,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2、沉下心來,真正堅守自己;3、加強民族文化自信心,珍惜文化遺產,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客服盲從與自卑的自信心,展示中華文化的個性風采;4、辨風;5提高個人素質,抵住誘惑,堅守人生價值。

第5題

“給定資料”結尾寫道“我們或許應該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lián)系自己的感受和社會實踐,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選角度,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限于“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總數(shù)1000~1200字。

參考答案

“慢”步幸福路

鐘君

有人戲言,當代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奴隸社會”,蟻族、鼠族、啃老族、考碗族,族族辛苦;房奴、卡奴、孩奴、車奴,忙忙碌碌。玩笑背后,凸顯的是當今社會高速度、白熱化、超負荷的“快生活”。國內一項調查顯示,84%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加急時代”,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是普遍現(xiàn)象。“快生活”誘發(fā)城市病和社會焦慮等一系列問題,嚴重損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圣者有言:欲速則不達。“快生活”的弊端,喻示我們要由“快”到“慢”,過“慢生活”,走幸福路。

“慢生活”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這里的“慢”,是一種淡泊名利的心態(tài)。“快生活”的原罪就在于其過分功利的成功觀。著名學者林語堂曾經嘗試通過《生活的藝術》一書,將他崇尚的自由、淡泊、智慧、快樂的生活哲學介紹給當時忙碌的西方人,希望他們能從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解脫出來。諷刺的是,短短幾十年,情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人跳出了“快生活”的桎梏,而中國人卻開始把成功簡單地理解為票子、房子、位子、車子等物質結果,并為此而忙碌不止。其實,外在的物質富足未必就是成功,內心的精神幸福才是真的成功。“慢生活”倡導的就是放慢追求物質欲望的腳步,淡泊名利,知足常樂,以期更快地邁向內心幸福。

“慢生活”還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慢生活”并非消極地散漫和慵懶,而是積極地自然與從容。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絕對慢,更不是停滯或放棄,而是一種順其自然地穩(wěn)中求進。所謂順其自然,并非代表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后有勇氣接受一切。“慢生活”放慢的是追求結果節(jié)奏,而不是放慢努力的腳步。“慢生活”追求的不只是結果的成敗,更是過程的充實和幸福。事實上,慢慢耕耘,不問收獲,收獲可能更大。老子曾言:圣人無功故能成其功,圣人無欲故能成其有。這正是金庸先生徐徐緩緩,也能著作等身,樂觀豁達養(yǎng)天年的奧妙所在。

個人需要“慢”,國家也需要慢下來,穩(wěn)中求進。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變成了以經濟增長速度為中心,粗放式發(fā)展方式支撐的經濟增長,使資源環(huán)境瓶頸凸顯,安全事故頻發(fā),民生問題欠賬增多,社會道德滑坡,人民幸福指數(shù)不升反降。正因為如此,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遠近兼顧、深謀遠慮,深刻認識到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發(fā)展不會長久,提出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把中國經濟增速從以前的兩位數(shù)增長降到7.6%。盡管經濟增長速度慢下來,但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步伐快起來。我們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事實證明,中國經濟穩(wěn)中求進的總基調實現(xiàn)了經濟社會發(fā)展穩(wěn)中有進、穩(wěn)中向好,這對于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意義深遠。

“是非審之于心,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shù)”,岳麓書院中的這三句話揭示了人生幸福的基本路徑,即努力奮斗,卸掉功利,順其自然。“慢生活”作為一種淡泊名利的心態(tài),一種順其自然的心境,一種積極自信的生活方式,與實現(xiàn)幸福的路徑不謀而合。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大膽地說,幸福之路是“慢”步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