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 >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 試題資料 > 申論真題 > 2012年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市地以下)

2012年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市地以下)

2012-08-08 14:12:46 公務員考試網 http://qngfsy.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網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與傳統的作文考試不同,是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表達能力并重的考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題紙指定位置。

    4.答題時請認準題號,避免答錯位置影響考試成績。

    5.作答時必須使用黑色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紙有效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的作答無效。

    二、給定資料

    1.下面是某網站最近發(fā)表的談關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

    當前,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同時,許多城市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城市生命線似乎脆弱得不堪一擊。一場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讓城市半癱瘓;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灣,劣質建材散發(fā)著致癌的毒氣,劣質纜線成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漏的燃氣就像身邊的火藥庫,噪音公害仿佛幽靈般游蕩的殺手;熱島效應悶得我們大汗淋漓,沙塵暴刮得我們淚眼迷離;逢雨必澇正成為中國大城市的通。灰幌虮灰暈“最安全交通工具”的電梯也頻出事端,社會上甚至將其作為“兇器”的代名詞……我們正處在一個高風險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城市災變幾如脫韁之馬。

    對大自然的憤怒我們應該心存敬畏,但對這些人為的城市災難,我們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盡快改變這種狀況,災難不知什么時候就會降臨到我們自己頭上。

    安全感是生活質量的刻度,是人們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成分。一旦這最重要的東西缺失了,人們還能放心地去哪里?還能放心地乘坐什么出行?還能放心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發(fā)性危機事件,凸顯了當今社會缺乏綜合應急系統的軟肋。

    在諸多涉及公眾生命的問題中,首要問題之一是公共應急資源需要整合。一方面不少部門總在強調自己的救援力量如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明有龐大而名目繁多的救援隊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搶險、城市危險品救援等,這些隊伍都具有相當高的專業(yè)水平,可問題在于這些救援力量往往僅是行業(yè)自己的,在條塊分割的情況下,力量相當分散,很難形成合力。一些有識之士一直呼喚構建一個城市綜合減災應急系統,公眾則需要培養(yǎng)必要的危機意識,要“傷后知痛”,F在很多事故災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無辜的公眾。在不少情況下,傳統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城市的災難與危機。

    因此,對相關公共文化教育的呼喚已成為許多人的共識。井噴、火災、爆炸、踩踏事故、地鐵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燒毀等,被媒體通天熱炒,顯示出一種防災預警意識的覺醒。但我們與一些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現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觀等方面。有學者認為:西方人對遵守安全規(guī)章制度往往表現出一種自覺性及自律性,強調保障安全是人的權利;中國人從古至今則更多地強調用典范的影響力來影響行為,此種方式很難完全適宜于現代城市化的生活狀態(tài)。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國人卻過多地宣傳“國家財產第一”原則,這與“應急避險權”所主張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則似乎相悖。美國在1985年就組建了社區(qū)救災反應隊,美國國家防火協會經常組織北美統一的火災“大逃亡”訓練活動;中國人在相當一個時期內還只停留在對安全警鐘的認知環(huán)節(jié),暴露出在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安全產品上存在的諸多不足。這一切,都告誡我們必須系統地、更加完善地開展公共文化教育。

    2.如果地鐵站臺或者行駛中的地鐵列車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級臺風登陸上海,那些高層建筑上的玻璃幕墻頂得住嗎?……這一個個“如果”,都是上海某大學防災救災研究所的一個個科研課題。

    上海某報記者報道:最近在全市開展的“我為城市安全獻一計”活動,  引起了研究所專家們的密切關注。一方面,他們?yōu)槭忻窬影菜嘉R庾R的增強和諸多防災好點子欣喜;另一方面,專家們很想提醒:“防災不能只考慮技術手段——給城市打造‘金剛罩’,更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這方面,我們大有改進和提升的空間。”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備全程監(jiān)控,運行的安全系數就更高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經有10多條,針對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險,不妨裝上安全閥門,需要時可用來擋水”;“預防高樓玻璃幕墻掉落,應該對建筑做整體風洞試驗”……這些意在為城市套上一個水火不侵的“金剛罩”的設想,很有道理,提出這些建議的專家中不乏院士。

    “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一座城市不可能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災害事故,不計代價地增添防災設施。”該研究所專門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與災害應對的H博士,對地鐵滲水和隧道滲水實地考察過多次。他對于一些學者提出為越江隧道增設“擋水閥門”的建議,并不完全認同。他說:“據我了解,國內有個別隧道安裝過這樣的閥門,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后來有一次搞演習時決定用一下,卻發(fā)現閥門由于年久失修,機械失

    靈,根本沒法動。”

    H博士想用這個案例說明兩個道理:第一,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設防,心理安慰作用遠遠大于實際作用,要不要這么做,應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裝備上了,則怎樣保養(yǎng)維護,工作人員能不能熟練操作,都是必須重視的“人防”環(huán)節(jié),否則,當有朝一日預想中的特大災害真的發(fā)生,“金剛罩”極有可能派不上用場。

    “防災設施,從理論上說總是不足的,因為它們應對的往往是適當程度的、發(fā)生概率較高的災害事故。”研究火災防范的C研究員力挺H博士的觀點。這位研究員對軌道交通實地考察過多次,他關注的焦點是地鐵站和車廂里的消防設施。他注意到,站臺和車廂里的屏幕會經常播放視頻,告訴市民一旦發(fā)生火災險情如何緊急疏散,強調必須做到的一些要領。

    當被問到“地鐵里有沒有專門的消防逃生通道”的問題時,C研究員回答:上海地鐵的逃生通道,其實就是我們平時上上下下的那些樓梯,并沒有其他特殊通道。他說:一旦有險情發(fā)生,要減少人員傷亡,最關鍵的是工作人員能否在最短時間內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員需要定期演練;我們現在似乎更看重滅火器數量夠不夠、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險情出現時現場肯定亂,工作人員能不能及時順利地拿到滅火器,會不會熟練使用,這些都是必須予以重視的問題;蛟S有乘客就在滅火器旁邊,但又有幾個人會用?

相關內容推薦

(編輯:admin)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