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1 10:56:55 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遼寧分院
言語理解題一直是行測中的“老大難”,很多同學對這一科目一直是有苦說不出。相信很多同學都會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一個選項符合我們心中對于答案的預期。在分析文段的時候,我們對正確的答案是有一個預判的,但是當我們分析選項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一個選項真正地滿足這一預判。這個時候,很多同學就會鉆入牛角尖,不知如何是好了。
在這里,圖圖要告訴大家一個言語題的原則:沒有絕對完美無缺的選項。就算是正確答案,它也不會和文段嚴絲合縫,總會有一些出入。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選項和原文一字不差,那么這道題的難度就會不可避免地有所降低,這是出題人所不想看到的。另外,言語理解是很接近語文的一個科目,對于語文閱讀,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算出題人已經(jīng)盡量貼近原文了,但是總會有同學有與眾不同的角度,找出不符合原文的一些漏洞。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去尋找百分百完美的選項,這樣只會陷入死胡同。正確答案只是比其它的選項更好,它是對比得出來的。那么,如何對比擇優(yōu)呢?我們結(jié)合一道題目來感受一下。
在今天南京的清涼山西部,有一段石壁叫鬼臉城,一般認為是古代石頭城的遺址,但作為六朝古跡的石頭城,卻可能不在這里。據(jù)專家考證,早在六朝以前,江水就已經(jīng)逐漸向西遷移。211年,孫權(quán)將東吳的政治中心從京口遷到秣陵,并將秣陵改名為建業(yè),次年營建了石頭城,東吳大將周瑜曾在石頭城操練水兵。這個石頭城或應(yīng)在今天定淮門旁邊的四望山上,地勢靠近長江。清涼山也叫石頭山,不過,它的得名卻遲至五代十國,由于江水不斷向西遷徙,楊行密所建立的吳國就把石頭城遷到了清涼山。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歷史上的石頭城曾多次搬遷
B.孫權(quán)營建的石頭城靠近長江
C.清涼山是由楊行密所命名的
D.石頭城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
在這道題中,A項偷換數(shù)量,原文中只搬遷了一次,C項無中生有,在原文中完全沒有體現(xiàn),而D項偷換概念,原文明確提到三國時期就已經(jīng)營建了石頭城。所以,A、B、C三個選項是絕對不符合原文的。那么,B項就真的這么完美無缺嗎?不是的。原文提到,“這個石頭城或應(yīng)在今天定淮門旁邊的四望山上,地勢靠近長江”,一個“或”字足以說明,“石頭城靠近長江”這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件。所以,B項也并非完美無缺。就算如此,通過對比,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B項已經(jīng)是相對來說最符合原文的了。故而,正確答案是B項。
總之,在言語理解題中,沒有完美無缺,毫無破綻的正確選項,我們要做的,不是鉆牛角尖,而是通過對比選出相對正確的答案。
相關(guān)內(nèi)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